2010/10/24

牧人的竿 2010-10-24

親愛的弟兄姊妹,平安!

在約翰福音第四章,耶穌與撒馬利亞婦人對話的故事中,大家都比較注意13-14節(凡喝這水的,還要再渴,人皆喝我所賜的水,就永遠不渴。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,直湧到永生。),以及23節(時候將到,如今就是了,那真正拜父的,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,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。)而卻忽略了28節至42節,福音如何藉著這婦人的口,傳遍了整個地方,且'信的人就更多了'

以這婦人有五個丈夫的背景來看,她應該也不會是當地的名流之輩。但她就因著信了耶穌,而勇敢且興奮的去分享/告訴她的朋友及左鄰右舍。這後半段的情節給了我們兩個省思:
1。若我們也嚐過主恩的滋味,為何我們所行的卻不及這個婦人?傳福音不就應該是很自然的告訴他人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真實故事,不用帶著虛偽,嬌情嗎?是什麼因素阻攔我們這樣做呢?

2。耶穌在3738節中說:俗話說:『那人撒種,這人收割』這話可見是真的。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勞苦的;別人勞苦,你們享受他們所勞苦的。這裡耶穌所說那'勞苦的人',指的應該是有人已教導過這些撒瑪麗亞人'摩西五經'(注:撒瑪利亞人確實擁有摩西五經)。這也告訴我們,在傳福音的事工上,我們有可能是撒種的,也可能是收割的。但撒種的和收割必'一同快樂'

因此,我們應有一個認知及確據,那就是當勇敢的去傳福音,自然的將我們所嚐到的主恩滋味分享給人。不論我們的屬靈身份是撒種的,亦或收割的,我們都必'得工價,積蓄五穀到永生'
光健長老

沒有留言: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