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/07/16

週末靈糧 2022/7/16

 週末靈糧 2022/7/16

分享者:林吉鎧 弟兄   

http://125.228.254.1/Record/202207/2022071602.mp3


一、敬拜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-uw8O7B5qs

Katie Sky - Monsters野獸》中英字幕

 

二、讀經

路加福音 CH5:31-32 「耶穌對他們說: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;有病的人才用得著。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,乃是召罪人悔改。」

 

三、信息

「基督的牧養」

耶穌來到世上是為了召罪人悔改,這背後的目的乃是為了讓我們與天父和好。

在教會裡有些人已經為人父母也有人準備成為父母,但不論我們將來是否成有機會為父母,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曾經都一定是個孩子。

今天我想分享淑敏老師介紹的一本書《父母的心靈補給站—省思教養之責》其中的內容。

我們在教養孩子或是指導他人時,對方難免會犯錯,當對方做錯事情時我們都需要對其管教與糾正,但在這之前還有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。

這件事情耶穌用浪子的比喻告訴我們,路加福音CH1520「於是起來,往他父親那裡去。相離還遠,他父親看見,就動了慈心,跑去抱著他的頸項,連連與他親嘴。」

根據舊約律法,這樣的浪子是可以在城門邊就被石頭打死( 申命記CH2118-21)但這父親卻是慈愛的擁抱他的孩子,是否是為了防止別人丟石頭?

一般的情況下,我們都會想用愛與憐恤的方式對待孩子,但當對方犯錯激怒自己或是自身疲累的狀況下,我們往往都是先將自己手中的石頭丟出去了。試想一下孩子犯錯時的情緒,不安、惶恐與罪惡感,全身被不安全感包圍,腦子裡只剩下一個念頭「快逃啊!」,此時又有顆石頭砸過來,「快逃啊!」就變成「快逃啊!別停下來」,如此反覆,將來犯錯時,掩蓋、說謊、逃避這樣的行為也不難預料了。

那麼反過來想,當對方犯錯時我們能效仿浪子故事中的父親用上帝的慈愛安慰孩子,將對方從罪的不安全感中脫離出來,再一起面對問題,如此成長的孩子我想會有更多的自信與勇氣去面對生活中的問題。

看完父母的應對,我們再從孩子的角度出發。

路加福音CH736-50「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和他吃飯;耶穌就到法利賽人家裡去坐席。那城裡有一個女人,是個罪人,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裡坐席,就拿著盛香膏的玉瓶,站在耶穌背後,挨著他的腳哭,眼淚溼了耶穌的腳,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,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,把香膏抹上。請耶穌的法利賽人看見這事,心裡說:這人若是先知,必知道摸他的是誰,是個怎樣的女人,乃是個罪人。

耶穌對他說:西門!我有句話要對你說。西門說:夫子,請說。

耶穌說: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;一個欠五十兩銀子,一個欠五兩銀子;

因為他們無力償還,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。這兩個人哪一個更愛他呢?西門回答說: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。耶穌說:你斷的不錯。

於是轉過來向著那女人,便對西門說:你看見這女人嗎?我進了你的家,你沒有給我水洗腳;但這女人用眼淚溼了我的腳,用頭髮擦乾。

你沒有與我親嘴;但這女人從我進來的時候就不住的用嘴親我的腳。

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;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。

所以我告訴你,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,因為他的愛多;但那赦免少的,他的愛就少。於是對那女人說:你的罪赦免了。同席的人心裡說:這是什麼人,竟赦免人的罪呢?耶穌對那女人說:你的信救了你;平平安安地回去吧!」

在這個故事中的女人是罪人,但卻用他認為最好的方式去招待耶穌。耶穌也說了因為她的愛多所以得到的恩典也多了。試問我們該如何讓孩子的行為是出自於「愛」?

探究這問題前我們不妨捫心自問,曾經否明說暗示對方「我上班工作那麼辛苦賺錢,你可不可以好好認真用功讀書。」?

我們從小到大或多或少都受過這種內疚式教育,但成年人自己做出的決定並不應該讓孩子為結果背負內疚,這樣子道德綁架而做出的體諒,孩子內心的驅動力是自我譴責;可若是孩子主動選擇了善良,內心充盈的是自豪與掌控感,雖是相同的結果卻是不同的心境,讓善良為一種選擇本身也是一種善良。

熱門文章